攻陷白宫:白宫陷落挟持美国总统

民俗文化 2023-10-24 11:09www.facebook-novi.com民风民俗
        上映于2013年的影片《白宫陷落》讲述了一伙韩国恐怖分子占领白宫,挟持美国总统索要核弹拦截密码,后被总统前保镖以一己之力解决的故事。影片上映后综合评分为6.4分,各方面的响应平平。这部本应在历史长河中逐渐销声匿迹的影片在国会大厦被攻陷后再度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如果说此前的好莱坞科幻、灾难类型电影还尝试着在非真实领域探索美学表达和多种可能,那么此次事件的出现无疑是给这一类型电影(尤其是含有标志性建筑被毁坏、被占领情节的影片)以一种更为现实主义的接受路径。
如果就剧情来看,影片《白宫陷落》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故事,它可以是发生在华盛顿的《第一滴血》,也可以是肉身《终结者》。总而言之要概括影片内容的话仅“爽片”二字足矣。影片主人公不是被挟持的美国总统而是总统的保镖麦克,实际上同类影片中的政客们总是以武力不举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相比之下本片中的美国总统能与自己的贴身保镖在一起练习拳击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改观了。
主人公麦克曾是总统的贴身保镖,特勤队的一员,却因为在一次护送任务中因为大意致使第一夫人意外身亡,由此被调离到财务部门做核算工作。也正是这名转业保镖,在白宫陷落之后只身潜入,完成对自身救赎的同时,也拯救了美国总统和总统之子。
首先最直观也是首先被注意到的就是二者之间关于标志性建筑被毁坏、被占领的情节,无论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在国会大厦中大肆破坏,抢夺珍贵的历史文物,甚至坐上总统椅,还是影片中被炸成断壁残垣的白宫地标建筑,残缺是二者给人带来的第一视觉印象,这一视觉印象对应了失序的社会状况。毁坏、被占领作为行为结果一定在某种程度上承受了天平双方对抗性的斗争,建筑的残骸才能作为社会缩影的一个侧面来展现历史中的事件。
除了建筑之外,事件中人的行为动机无论是在影片内外,都作为事件描述/神话建构的最大动力,影片中恐怖分子的诉求是让美国撤走在韩国的驻军,现实中特朗普支持者的诉求是“表达民意”。两种原本属于非暴力的诉求在自认为长时间得不到合理解决后终于以一种暴力形式外化出来,占领白宫/国会大厦作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成为了改变事件性质的导火索。
但两个事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情况,这样的结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美国作为世界强国,自身一直宣扬着“不与恐怖主义妥协”的信条,影片中的女部长、将军、总统在面对恐怖分子的生命威胁时均展现出了不俗的意志力,与此同时,影片中的白宫守卫人员对于恐怖分子入侵白宫的行为抱有绝对的敌意,这样的冲突也构成了影片血腥视觉元素的一部分。
反观影片之外的特朗普支持者事件与恐怖分子占领白宫事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入侵主体的差异,即极端美国白人男性与恐怖分子的差别,事件发生时,仅有的几名国会大厦安保人员轻易被攻破,大量的安保人员只是将注意力放在国会议员的撤离上,甚至没有做出抵抗。
        电影的伟大之处在于,在对事件的临摹中既可以反思过去、反映当下,又能预测未来。此前一直被人们看作是“非现实”的科幻、灾难电影中的情节逐步成为现实,其背后反映的是两个层面的现象:一是自影片创作之初就蕴含在科幻、灾难类型中的深沉的人文关怀与对未来的反思;二是现实社会中的巨变使得原本非现实的影片具备了现实维度的可信性,这对观众的欣赏极限提出了要求,也对日益魔幻的社会状况做出了指涉。此前我们总是看到“该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现在是时候说出“本故事已改编成为真实事件”了。

Copyright © 2016-2025 Facebook-novi.com 美国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美国留学|美国总统|美国电影|美国网|美国大学排名|美国大选|美国签证|美国首都|美国股市|美国人口